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教学动态>>正文

学院历史学系开展实践教学周系列活动(一)

2025年04月25日 13:33  点击:[]

德育系列讲座(一):师范情怀与教师专业发展

2025421日上午9点,为进一步帮助同学们认识师范生应有的教育情怀,加强美德素养建设,历史与政治学院2023级和2024级历史学班在GJ6402聆听了由历史系刘荣昆教授主讲的以师范情怀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讲座,吸引了200多位同学积极参与。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刘老师以本校的师魂人物引入讲座,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师魂的无处不在,受到师范情怀的熏陶,缓缓拉开了第一场讲座的帷幕。

刘老师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教育情怀到师范情怀。刘老师解释了何为教育情怀?同学们对教育情怀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其次,师范情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再次,怀揣师范情怀,成就教育梦想。随后,刘老师以共和国功勋获得者于漪老师和感动中国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等为例,用她们的经历解释了何为教育情怀。同学们也踊跃地分享了自己对她们的敬佩。

本次讲座深化了历史师范生对职业价值的理解,为专业成长提供了方向指引。学院开展的此类活动,助力师范生涵养情怀、锤炼本领。



历史学科基本功实践课(一):从01——一堂优质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5421日下午2点,银川市第九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陈宝利为2023级、2024级历史师范生作题为《从01——一节优质课的实践与反思》的专题讲座。讲座聚焦新课标背景下历史课堂的优化设计,通过课例展示、互动研讨与反思总结,为师范生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陈老师首先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切入点,强调历史教学必须立足课标要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他详细解读了课标中关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指出优质课的设计必须以课标为根本依据,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方向性。

陈老师又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为例,强调优质课需紧扣“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问题链”驱动学生思维。以康乾时期的疆域拓展、政权巩固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意义;通过中西对比(如马戛尔尼使华事件),探讨闭关政策与社会停滞的关联,渗透“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

陈老师还从大概念教学、情境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为同学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提问环节,同学们也踊跃地表达了自己的疑惑,陈老师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同学们一一解答。

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范生对历史课标的理解,更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帮助我们掌握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方法,为未来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审(校):朱楠楠  二审(校):王兴锋   三审(校):饶蕾

上一条:学院历史学系开展实践教学周系列活动(二) 下一条:历史学系成功举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院级公开课

关闭